破坏卡那霉素抗性株

2021-04-19

      卡那霉素,是一种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通过与30S核糖体结合从而致使mRNA密码误读。若细菌中产生一种破坏卡那霉素的酶,则可变为抗性株。卡那霉素抗性的质粒经常被作为选择基因或标记基因用于分子克隆中。

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
      含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物是否会转化为不可控制的杂草主要取决于自然界中存在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浓度是否高到使转基因植物中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选择优势得以体现。土壤中卡那霉素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是某些土壤微生物产生,是兽 用卡那霉素在土壤中的积累。据测定.土壤微生物产生卡那霉素的数量甚微靠它们形成选择压是不可能的。兽用卡那霉素在土壤中积累能否形成选择压?以兽牧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为例,每年卡那霉素在5cm原表土中的残留量是0. 13g/ml地下水。即使不考虑生物降解作用,也需要5000多年才积累到形成选择压所需的水平”。
卡那霉素的生物物理特征表明:在实验室外抗生素的钝化将会阻碍选择性浓度在土壤中的建立.这种钝化是由于土壤的结构成分吸收了抗生素所致此外.这些抗生素还会被降解,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卡那霉素抗性没有特殊的优势1201。因此,不论是转基因植物本身.还是通过杂交授粉可以获得该基因的近亲都不会变得比未转化的亲本更为杂草化。

功效作用:

      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结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些菌株对本品敏感。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除金黄色葡萄菌外)、厌氧菌、非典型性分支杆菌、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对本品均耐药。微生物对本品与其他氨基糖苷类药物间存在有一定的交叉耐药性。
肌注0.5g,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约为20μg/ml,t1/2约为2.5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很低,分布容积(Vd)为0.26±0.05L/kg,用药后24小时内有90%的药物自尿中以原形排泄。本品较易渗入胸水、腹水。在脑脊液中不能达到有效浓度。
口服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及用作肠道手术前准备,并有减少肠道细菌产生氨的作用,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病人的肝昏迷有一定防止作用。
肌注用于敏感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尿路感染等。
稀释到一定浓度的卡那霉素喷施于棉花叶子上,可用于鉴定是否为转Bt基因抗虫棉,叶子发黄不抗棉铃虫,不变色则为抗虫棉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药热和皮疹并不常见,其发生率在1%~3%之间;但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则相当多见,可达10%,尤其当疗程超过1周时。过敏性休克偶有所见,国内曾报道1例因溃疡病穿孔注射卡那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经抢救恢复,改用庆大霉素无不良反应。
2.神经系统
      本品应用中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为影响耳蜗神经,患者高频听力首先受损害,以后听力减退逐渐发展至耳聋。耳鸣和耳部饱和感为早期而重要的第8脑神经损害的先兆征候。听力减退大多在疗程中发生并继续进展,但停药后仍可能发生,特别在原有肾功能减退者。卡那霉素引起的听力减退大多为双侧性,停药后部分患者症状可能逐渐减轻。易诱发耳毒性的有关因素有:①原有肾功能减退者;②血药浓度较长时间持续在30μg/ml以上;③疗程较长。总量不超过15g时一般不至发生耳毒性症状,每日肌注1g,连续30~150天,发生听力损害者可高达40%;④年老患者;⑤过去曾患中耳炎或原有听力减退;⑥过去曾用过氨基糖甙类等耳毒性药物或同时合用强力利尿剂及其他耳毒性药。
3.泌尿系统
      本品亦可引起肾脏损害,其对肾脏的毒性低于新霉素而大于链霉素。尿中可出现透明管型与颗粒管型,有时有少量红、白细胞,蛋白尿偶有所见,多为短暂性,少数患者尤其老年者可发生肾功能减退;也有个别发生少尿、急性肾坏死的报道。卡那霉素引起的肾脏病变为可逆性,停药后可迅速恢复,病变严重者恢复较慢或部份恢复。
4.消化系统
      口服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长期服用后偶可引起吸收不良、脂肪下痢等。[其他]本品肌注局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一般多能耐受。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及高血压等。二重感染(由绿脓杆菌或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拟杆菌属等引起)偶有所见。

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生物工程杂志”及百度文库。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仅供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